2025年01月07日 國家電網報湖北武漢是全國重要的工業(yè)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近年來城市用電量持續(xù)增長。2022年,武漢供電公司掛牌成立武漢市電力負荷管理中心,突破關鍵技術,整合政企合作資源,激發(fā)上下游供應鏈市場活力,探索以虛擬電廠形式削峰填谷。截至2024年年底,該公司已實現虛擬電廠運營管理平臺的階段性推廣,更有力地保障城市電力供應。
攻關充換電站負荷柔性調節(jié)技術
2024年12月19日,蔚來能源與武漢供電公司達成初步合作意向,約30個換電站接入虛擬電廠運營管理平臺,最大可提供1.8萬千瓦可調節(jié)負荷。
據統計,武漢市2024年新能源汽車充電量超1.1億千瓦時,全口徑充電樁保有量、充電量處于同級別城市第一梯隊。在虛擬電廠建設過程中,武漢供電公司借助全市公共充換電設施的規(guī)模效應,加快研發(fā)充換電負荷柔性調節(jié)技術。
“虛擬電廠的柔性調控功能可以根據電網負荷情況實時靈活調整充電樁輸出功率,不僅讓充電樁平穩(wěn)地為車輛充電,還能秒級調控充電設備啟動時間,適當降低充電最大功率,平抑瞬時用電高峰。”武漢供電公司營銷運營中心負荷管理室主管彭伊伊介紹。
而實現這一目標,關鍵是要聚合海量且分散的充換電站資源,兼容不同品牌商家之間的系統和設備。對此,武漢供電公司開展面向實時感知與協同調控系統等重點方向的技術研發(fā),圍繞虛擬電廠分級調度與協同運行、分布式資源運行優(yōu)化與能量互動等多個重點領域進行研究。
經過技術測試和應用,2024年7月底,武漢供電公司實現全市4761戶低壓分布式光伏和20臺充電樁負荷的柔性可調節(jié),最大調節(jié)能力達6.77萬千瓦。該公司在當年迎峰度夏前完成1195戶商業(yè)用戶的空調監(jiān)測設備安裝,監(jiān)測最大負荷達48.97萬千瓦。2025年,該公司擬實現分布式電源、儲能設備等資源“應接盡接”,建成具備60萬千瓦可調節(jié)能力的虛擬電廠,占全市可調節(jié)負荷的60%。
政企協同推進電力負荷管理
目前,國內虛擬電廠發(fā)展仍處于初級階段,需要進一步完善頂層設計。
2024年,在武漢市電力負荷管理中心的基礎上,武漢供電公司聯合武漢市發(fā)展改革委組建政企虛擬電廠建設專班,堅持“政府主導、電網組織、用戶實施”。此外,由市政府牽頭,該公司聯合相關單位建立負荷管理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形成協同聯動機制;在迎峰度夏等電力保供關鍵期,成立政企聯合突擊隊,實現全市電力負荷管理調度高效統籌。
當年4月,武漢供電公司虛擬電廠運營管理平臺上線運行,包括聚合全景、需求響應、調峰服務、物聯管理、用戶管理、資源管理6大業(yè)務模塊。該公司還協助市政府編制《武漢市虛擬電廠建設實施方案(2024~2026年)》,從虛擬電廠平臺建設、拓展應用等方面,明確了3年中各階段的建設目標和任務。該方案成為華中地區(qū)首個地市級虛擬電廠支撐政策,推動虛擬電廠管理中心實體化運作。
健全市場機制調動參與主體積極性
在武漢廣場購物中心配電室里,空調配電柜中有一只巴掌大小的盒子,其面板上燈光閃爍。這是商用空調負荷監(jiān)控終端——便攜式采集裝置,能實時監(jiān)控、收集商用空調負荷數據并傳輸至武漢市電力負荷管理中心后臺。目前,武漢共有約1200戶高壓用戶安裝了便攜式采集裝置。武漢供電公司還促進該裝置的市場推廣,帶動上游廠商開展關鍵設備規(guī)?;a。
當年8月,武漢供電公司所屬武漢光谷綜合能源服務有限公司作為虛擬電廠運營主體,在湖北電力交易中心完成注冊,并簽訂虛擬電廠用戶代理合同,具備交易結算功能。用戶按照協議時間執(zhí)行調節(jié)策略,虛擬電廠將根據用戶執(zhí)行情況結算補貼。
當年12月,武漢特來電新能源有限公司與虛擬電廠專班簽訂了合作意向協議。該企業(yè)負責人王勤說:“參與電力需求響應,既能保障用戶用電穩(wěn)定,還能促進新能源電量消納,獲得相應補貼。”
武漢供電公司還搭建了可量化、可交易的平臺,促成虛擬電廠參與電力現貨市場和輔助服務市場,讓參與的項目方獲得市場收益,進一步激發(fā)了市場主體參與的積極性。(李月媛)
評論